文献解读 | PNAS期刊发表全球空气中的菌群结构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
本文分析了来自全球63个地点的803份空气颗粒样本的菌群,构建了一个空气传播菌的参考集,其中包含超2700万个非冗余16S rRNA序列。本文展示了空气菌群的生物地理模式,并破译了微生物组共生网络与地球表面环境的交错。
英文标题:Global airborne bacterial community-interactions with Earth’s microbiomes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
中文标题:全球空气中的菌群结构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
发表期刊:PNAS
影响因子:12.779
发表时间:2022年10月10日
技术路线
主要结果
1. 全球空气传播菌群结构
24个核心菌类(占OTU总数的0.22%)占总检测到的序列的18.5%。丰富度最高的菌是变形菌门。
构建了一个全球机载社区共生网络,包括482个连接的OTU之间的5038个显著相关关系。与表层土壤和海洋环境中的对应物相比,空气传播的细菌没有紧密相互联系,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为5.24。鉴于其更显著的连接效率,F中红色节点代表了相对于其丰度维持菌群结构的关键物种。
2. 全球空气传播菌的生物地理分布
中纬度地区的样本菌群丰富度最高,关于全球空气传播菌落间的相似性,当地环境产生了距离-衰变关系。本实验数据支持大气微生物组的显著生物地理模式,这也在其他生态系统中观察到过。
3. 全球空气传播菌与其他栖息地相关
全球空气传播菌的丰度比其他栖息地(如土壤)低1至3个数量级,且估计大气中的细菌丰富度与水圈比较相似。在地球上的23个主要栖息地中,地面空气与人类和动物相关环境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,而近海空气则与海洋系统有着更密切的关系。
将23个生境分为3组:人畜相关环境、陆地自然环境和海洋环境。该网络显示出明显的渐进过渡和联系,空气中的菌落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,其影响在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的环境中观察到更为明显。
4. 全球空气传播菌落的人类印记
虽然人类在城市和自然区域吸入了相似数量的菌,但城市空气中细菌群落的均匀度要低得多。城市细菌对颗粒物(PM)的贡献远低于自然区域,虽然城市空气中的总细菌负荷较低,但潜在病原体的相对丰度显著较高,尤其是死亡风险最高的ESKAPE病原体。
城市空气传播菌落共生网络中,传递性的降低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的增加,表明人为撞击破坏了网络结构的稳定性。
5. 确定性过程对高流动性和人为影响群落的重要性减弱
全球菌落的变化受到扩散限制的强烈影响,在群落组装过程中表现出55.4%至86.5%的相对重要性。确定性过程的重要性表明,从表层土壤到海洋、空气生态系统的梯度降低。此外,与自然区域相比,确定性过程对受人类影响地区菌落形成的控制程度低于自然区域。
VPA分析结果显示,空气传播的细菌源特征对群落的影响最大,总共解释了43.7%的结构变化,这一比例大大高于空气质量(29.4%)和气象条件(25.8%)。
小结
本研究显示了空气在促进地球微生物组交换方面的重要性,并为预测空气传播菌与区域或全球层面的环境变化、空气污染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参考文献:
Zhao J, et al., Global airborne bacterial community-interactions with Earth’s microbiomes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. PNAS. 2022.
十周年庆
百万项目礼金免费送!!
所有促销活动最终解释权归AG代理基因所有